寶寶語言發展與非語言溝通技巧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與重點:

寶寶語言發展階段

年齡階段 語言理解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 非語言溝通表現
剛出生至6個月 會轉頭尋找聲音來源,對爸媽聲音特別敏感 以哭聲表達需求(餓了、不舒服) 開始用眼神、表情回應,6個月左右發出「咿呀」、「啊哦」等無意義聲音
7至12個月 能理解簡單詞彙,如聽到「媽媽」會轉頭找媽媽 嘗試發出單音節詞如「媽」、「爸」,但可能不清楚含義 會用肢體動作表達,如指物、揮手說再見
1至2歲 明白更多日常對話,能理解簡單指令 詞彙快速增加,開始說單字並逐漸組成短句 用手勢、表情輔助溝通,開始嘗試用語言替代非語言表達
2至3歲 能理解較複雜的語句,開始進行簡單對話 語言爆發期,能說較完整句子並表達需求與想法 非語言溝通減少,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非語言溝通技巧與父母可行動建議

  • 回應寶寶的肢體語言與表情:寶寶尚未說話時,會用手勢、表情來表達需求,父母應敏感察覺並回應,建立溝通橋樑。
  • 教導手勢與指物:例如教寶寶用揮手說再見、指物表達想要的東西,這有助於減少挫折感並促進語言發展。
  • 豐富語言刺激:多和寶寶聊天,使用誇張口型、放慢語速,並重複寶寶發出的聲音,讓寶寶感受到語言的樂趣與節奏。
  • 利用遊戲與日常生活物品:透過玩具、水果等物品,給予口頭指令,讓寶寶練習聽懂並回應,增強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
  • 耐心陪伴與鼓勵:每個寶寶語言發展節奏不同,父母應保持耐心,透過讚美與陪伴,幫助寶寶建立自信,享受溝通過程。

總結

寶寶的語言發展是從哭聲、咿呀聲開始,逐步進展到單字和短句,非語言溝通如手勢、表情在早期扮演重要角色。父母透過回應寶寶的非語言訊號、提供豐富語言環境及遊戲互動,可以有效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成長。

這些方法不僅幫助寶寶學會說話,也強化親子間的情感連結,為日後更複雜的語言溝通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