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長輩普遍認為鬼月晚上帶小孩出門是不吉利的,尤其是未滿周歲的寶寶,因為他們的「元神尚未穩定」,容易受到驚嚇或不乾淨的東西影響,可能會出現吵鬧不安、溢奶、吐奶等狀況。因此,常見的民俗說法是盡量避免晚上出門,若必須外出,也要在太陽下山前回家。

常見的禁忌與看法包括:

  • 太陽下山後不出門:夜晚被認為是「好兄弟」遊蕩的時間,帶小孩出門容易被影響或嚇到。
  • 避免帶小孩靠近水域或戲水:傳說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且水域本身存在安全風險,尤其鬼月更忌諱。
  • 晚上不可吹口哨:有說法是為避免招惹鬼怪,也有歷史背景與維持夜晚安靜的考量。
  • 避免下午五點後帶寶寶外出:因為鬼門開,陰間鬼怪較多,寶寶容易受到影響。
  • 注意保暖:晚上出門容易受涼感冒,尤其小孩抵抗力較弱。

此外,長輩也會叮嚀避免做出像是「筷子插碗」等祭拜亡靈的動作,以免招來穢氣或誤邀好兄弟同桌吃飯。

總體而言,這些民俗禁忌反映了長輩對小孩安全與健康的關心,結合了傳統信仰與實際生活安全考量,提醒家長在鬼月晚上盡量避免帶小孩出門,或做好充分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