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行說話(Parallel Talk)和回應技巧促進語言能力,主要是透過父母或教師即時描述孩子的行為、注意的事物或環境,讓孩子在具體情境中聽到相關語言,進而增強詞彙量、理解力與溝通意願。

平行說話的運用方式與效果

  • 即時描述孩子的行為與環境:例如孩子在玩積木時,成人描述「你正在堆積木,這是紅色的積木,還有三角形和方形」。
  • 使用符合孩子發展階段的簡單語言:短句、清晰且具體,讓孩子容易理解。
  • 讓孩子主導話題:專注於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增加孩子的參與感與回應意願。
  • 促進詞彙學習與語言理解:孩子聽到與自己行為相關的詞語,能更快理解詞義與語言結構。
  • 提升聆聽技巧與親子互動:透過描述,孩子學會將語言與行為連結,增強注意力與溝通動機。

回應技巧的結合

  • 擴展(Expansion)與詳述(Expatiation):當孩子說話時,成人可用更完整或豐富的語句回應,幫助孩子學習更複雜的語言結構。
  • 示範(Modeling):成人示範正確的語言用法,讓孩子模仿學習。
  • 提供訊息的談話(Informative Talk):解釋或補充孩子的話語,促進語言理解。

在台灣的應用背景

  • 台灣幼兒園及親子教育中,平行說話與回應技巧被視為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策略,尤其適用於幼兒園教師與家長在日常互動中使用。
  • 這些技巧也被用於特殊需求兒童(如輕度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訓練,提升其語言表達與理解能力。

所以,平行說話與回應技巧透過即時描述與適當回應,幫助孩子在自然情境中學習語言,增強詞彙、理解力與溝通能力,是台灣幼兒語言教育中廣泛推崇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