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胃鏡檢查後發生急性胰臟炎的可能原因主要與膽道系統的機械性刺激或阻塞有關,尤其是膽管結石或膽道壓力改變導致胰管出口阻塞,進而引發胰液逆流和胰臟自我消化的炎症反應。
具體機制包括:
-
膽管與胰管解剖相連:胰管與總膽管在十二指腸壺腹處會合,膽道結石或膽汁逆流可能刺激或阻塞胰管,造成胰液無法正常排出,導致胰液在胰臟內積聚,激活胰酶,進而自我消化胰臟組織,引發急性胰臟炎。
-
內視鏡檢查過程中的機械性刺激:大腸胃鏡(尤其是內視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操作時,可能造成壺腹括約肌(Oddi氏括約肌)功能障礙或損傷,導致胰管排出受阻,誘發胰臟炎。
-
膽道壓力變化與胰液逆流:檢查過程中膽道壓力改變,可能使胰液逆流入胰臟,造成胰臟細胞損傷和發炎。
-
其他誘因如酒精過量、高血脂、藥物或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加重或誘發胰臟炎,但與大腸胃鏡檢查直接相關性較低。
所以,大腸胃鏡檢查後急性胰臟炎的主要原因是膽道系統的機械性阻塞或刺激,導致胰管出口阻塞,胰液逆流及胰臟自我消化,引發急性炎症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