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學習英文的正確順序應該是先從大量聽懂英文聲音與發音開始,接著進入模仿說話階段,最後才是認字與閱讀。這個過程類似母語學習,強調「聽→說→讀→寫」的自然順序,且「聽、說」階段需花費較長時間(約1000小時以上)以建立穩固基礎,避免過早強調認字和拼寫造成挫折感。

具體方法包括:

  • 從聲音和發音開始:讓孩子先聽懂英文的聲音和節奏,透過模仿動物叫聲(如bark、meow)或簡單生活用語,培養語感和語音辨識能力。
  • 大量輸入(Input):利用親子英文對話、英文卡通、情境影片等方式,讓孩子在自然情境中理解英文句子和單字的意思,避免一開始就強迫認字或翻譯。
  • 模仿說話(Output):在聽懂大量英文後,鼓勵孩子模仿發音和說出簡單句子,如日常問候語,逐步建立口語能力。
  • 自然認字與閱讀:當「聽、說」基礎穩固後,孩子會自然對字母和單字產生興趣,這時再進入認字和閱讀階段,效果更佳。
  • 持續大量接觸英文:建議每天至少1小時以上的英文環境輸入,持續數年,利用幼兒腦部發展黃金期活化英語學習神經迴路。

此外,根據台灣教育部的語言學習政策,學齡前兒童應先穩固母語和國語能力,再逐步接觸英語,避免過早強調英語而影響母語發展。

所以,學齡前兒童學英文的正確順序與方法是:

  1. 大量聽懂英文聲音與語調(聽)
  2. 模仿發音與簡單口語表達(說)
  3. 自然認識字母與單字,開始閱讀(讀)
  4. 學習書寫與拼字(寫)

並且全程以「英文學英文」的母語學習法為主,避免翻譯,讓孩子在自然且有趣的環境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