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學英文的正確順序應該是先從大量聽懂英文的聲音和發音開始,接著進入模仿說話階段,最後才自然過渡到認字和閱讀。這個過程類似於孩子學母語的方式,先「聽」再「說」,最後才「讀」和「寫」。

具體方法與順序如下:

  • 大量聽英文:讓孩子透過情境、簡單英文卡通或親子互動,聽懂英文句子和單字的意思,重點是「聽得懂」,而非認字或拼字。這階段建議採用「英文學英文」的母語學習法,避免翻譯,讓孩子自然吸收語言節奏和聲調。

  • 模仿說英文:在大量聽的基礎上,孩子會開始模仿發音,說出簡單生活用語,如「Good morning」。語言專家建議「聽、說」階段至少累積約1000小時,約三年時間,每天約一小時,才能打好口語基礎。

  • 自然認字與閱讀:當孩子聽說能力穩固後,才開始接觸認字和閱讀。這時候的閱讀是自然發展的結果,而非強迫學習,能減少孩子對英文的排斥感。

  • 持續大量輸入:從出生開始,持續大量且正確的英文輸入,有助於活化大腦語言區,趁著0~3歲的黃金期建立語言學習優勢。

此外,學齡前階段應以母語為主,待母語和國語基礎穩固後,再正式學習英語,避免過早強調英語流利度,而是以促進文化理解和語言感知為目標。

所以,學齡前兒童學英文的正確順序是:

  1. :大量聽懂英文聲音與語調
  2. :模仿發音,開口說簡單句子
  3. :自然認字與閱讀
  4. :最後學習書寫技能

這樣的順序符合語言學習的自然發展規律,有助於孩子無痛且有效地學習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