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膚色差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胎記(如蒙古斑)、新生兒黃疸及脂漏性皮膚炎等。這些原因多屬良性且隨年齡增長會逐漸改善。
-
胎記:胎記是胎兒發育過程中某些細胞或血管異常形成的色素或血管斑點,常見於新生兒身上,顏色可能為黑色、藍色或紅色。
- 黑色或藍灰色胎記如蒙古斑,是因真皮層黑色素細胞過度聚集所致,通常出現在臀部、腰椎等部位,約3歲後會逐漸淡化甚至消失。
- 紅色胎記則多因血管過度增生或擴張形成,如鮭肉色斑、草莓狀血管瘤等。
-
新生兒黃疸:出生後2至3天皮膚變黃,是因肝臟尚未成熟,膽紅素代謝不完全導致血液中膽紅素累積。這種生理性黃疸通常在1至2週內自然消退,不需特別治療。
-
脂漏性皮膚炎:因皮屑芽孢菌感染及母體賀爾蒙影響,造成皮脂腺分泌旺盛,出現頭皮、臉部油膩、紅斑或脫屑,通常6個月後隨賀爾蒙減少而改善。
以上都是寶寶常見且多為良性、暫時性的皮膚色差原因,家長不必過度擔心,但若皮膚異常持續或伴隨其他症狀,建議諮詢小兒科或皮膚科醫師以獲得專業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