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毒性紅斑(Erythema Toxicum Neonatorum, ETN)是一種常見於新生兒的良性、自限性皮膚疾病,通常在出生後一週內出現,特徵為紅色斑塊、丘疹或小膿皰,好發於臉部、四肢及軀幹。以下為毒性紅斑與其他常見新生兒皮膚疾病的鑑別診斷:

常見新生兒皮膚疾病比較

疾病名稱 好發部位 主要特徵 病程與預後 鑑別重點
毒性紅斑 臉、四肢、軀幹 紅斑、丘疹、小膿皰,無粉刺 3-6天自癒,無併發症 紅斑大小約3毫米,無粉刺,手腳底也可出現
新生兒痤瘡 臉部為主 類似痤瘡的紅疹、粉刺 持續數週至數月 僅臉部,有粉刺,症狀持續較久
米莉亞 臉部 白色小囊腫 數週自癒 白色小點,無紅腫
膿皰瘡 全身 紅斑、水泡、膿皰,易破潰結痂 需治療,否則易擴散 細菌感染,需抗生素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 四肢內側、臉部 紅疹、脫屑、搔癢 慢性,易反覆 脫屑明顯,搔癢,好發於四肢內側

鑑別診斷重點

  • 毒性紅斑:紅斑、丘疹或小膿皰,無粉刺,手腳底也可出現,通常3-6天自癒,無需治療。
  • 新生兒痤瘡:僅臉部,有粉刺,症狀持續較久。
  • 米莉亞:臉部白色小囊腫,無紅腫,數週自癒。
  • 膿皰瘡:紅斑、水泡、膿皰,易破潰結痂,需抗生素治療。
  • 異位性皮膚炎:紅疹、脫屑、搔癢,好發於四肢內側,慢性且易反覆。

臨床建議

若新生兒出現皮膚紅疹,建議家長觀察皮疹分布、形態及伴隨症狀,並記錄病程變化。若皮疹範圍擴大、出現明顯膿皰、發燒或其他不適,應盡速就醫,以排除感染或其他嚴重皮膚疾病。毒性紅斑通常無需治療,但需與其他需治療的皮膚疾病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