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抗黴菌藥物為主,依感染嚴重程度選擇外用或口服藥物,並搭配良好的口腔衛生與生活習慣調整。

具體治療指引如下:

  • 輕微局部感染:首選外用抗黴菌藥物,如制黴菌素(Nystatin)懸浮液或克黴唑(Clotrimazole)口含錠,直接塗抹於口腔病灶處。嬰幼兒常用Nystatin懸浮液,餵食後用溫水清潔口腔,再塗藥。

  • 較嚴重或復發病例:可考慮口服抗黴菌藥物,如氟康唑(Fluconazole)或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由醫師評估後使用。

  • 治療期間:抗黴菌藥物至少持續使用一週以上,且白色斑塊消失後仍應繼續用藥數天,以防復發。

  • 嬰幼兒與親餵母親:嬰兒口腔鵝口瘡治療時,母親乳頭也需同步塗抹抗黴菌藥物,避免交叉感染。

  • 非藥物輔助措施

    • 維持良好口腔衛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線。
    • 飲食上減少糖分攝取,促進口腔微生物平衡。
    • 替代療法如椰子油或大蒜等天然物質可作輔助,但應謹慎並諮詢醫師。
  • 特別注意

    • 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用藥需特別謹慎,避免副作用並監測療效。

所以,鵝口瘡治療以局部抗黴菌藥物為主,嚴重者可用口服藥,治療期間需持續用藥並配合口腔衛生管理,嬰幼兒與親餵母親需同步治療以避免反覆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