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垢(牙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口腔內的牙菌斑在唾液中礦物質(如鈣和磷酸鹽)的作用下,逐漸鈣化硬化所致。牙菌斑是一層黏稠的細菌膜,若未被及時清除,通常在24至72小時內就會開始鈣化形成牙垢。
形成奶垢的具體因素包括:
- 口腔衛生不良:刷牙不徹底或不常使用牙線,讓牙菌斑累積並硬化。
- 飲食習慣:高糖、高澱粉、酸性食物和飲料促進牙菌斑形成和琺瑯質侵蝕,增加牙垢風險。
- 生活方式:吸菸、睡前長時間吸奶(母乳或配方奶)會降低口腔自淨能力,造成酸性環境,有利蛀牙細菌繁殖,進而促進奶垢形成。
- 遺傳與生理因素:唾液成分、免疫反應、年齡、性別、糖尿病等也會影響牙垢的形成。
口腔清潔的重要性在於:
- 防止牙菌斑鈣化成牙垢:定期且正確刷牙、使用牙線能有效清除牙菌斑,避免牙垢形成。
- 減少蛀牙與牙周病風險:奶垢若不清除,會成為細菌溫床,導致蛀牙(如奶瓶性齲齒)和牙齦發炎。
- 維持口腔健康與舒適:清潔口腔能避免口臭、牙齦出血等問題,促進整體健康。
- 對嬰幼兒特別重要:嬰兒未長牙前,餵食後用濕紗布輕拭口腔可清除奶垢,幫助建立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減少齲齒風險。
因此,從嬰兒期開始就應重視口腔清潔,配合健康飲食和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有效預防奶垢形成及其帶來的口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