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使用中藥需特別謹慎,以下是孕婦應避免或慎用的中藥材類別與具體藥材:
1. 活血破氣類
這類藥物會促進血液循環,可能導致子宮收縮,增加流產風險。
- 代表藥材:桃仁、紅花、三稜、莪朮、澤蘭、川七、當歸、益母草、牛膝、乳香、沒藥等。
- 注意:川七特別會導致子宮收縮,孕婦千萬不可服用。
2. 峻下滑利類
這類藥物有瀉下或利尿作用,容易耗損胎氣和陰液,導致胎兒不穩。
- 代表藥材:大黃、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番瀉葉、牽牛、商陸、木通、葶藶子、滑石、冬葵子、薏苡仁等。
- 注意:薏仁雖有利濕消腫功效,但胎氣弱者慎用,可能引起流產或早產。
3. 大辛熱類
這類藥物性熱燥烈,易傷陰耗液,且多有毒性,可能造成胎動不安或畸胎。
- 代表藥材:附子、肉桂、川烏、草烏、乾薑、烏頭等。
4. 芳香滲透類
這類藥物具有走竄氣機的作用,可能耗傷正氣,影響胎兒安穩。
- 代表藥材:麝香、冰片、樟腦、草果、丁香、降香等。
5. 有毒藥材
這類藥物毒性強,易傷胃氣,甚至可能導致胎兒中毒或畸形。
- 代表藥材:藜蘆、瓜蒂、南星、膽礬、生半夏、蜈蚣、硫磺、斑蝥、輕粉、水銀、朱砂等。
建議
- 孕婦服用中藥必須在合格中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服用。
- 中醫師會根據孕婦體質和孕期狀況,綜合評估用藥安全性。
所以,孕期應避免使用活血破氣、峻下滑利、大辛熱、芳香滲透及有毒中藥材,以保障胎兒安全與孕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