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孩子坐姿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避免不良坐姿,特別是W型坐姿:當發現孩子有W型坐姿時,應及時提醒並引導孩子改變坐姿,並透過不同姿勢的遊戲(如跪坐傳接球)來訓練肌肉與平衡感,改變後給予鼓勵,建立正向經驗。
-
交替使用多種正確坐姿,以訓練不同肌群,常見的正確坐姿包括:
- 盤腿坐:雙腿彎曲交叉,有助訓練軀幹核心肌群。
- 側坐:雙腿彎曲向同側,腳方向可交換,訓練重心轉移能力。
- L型坐姿:軀幹與下肢呈L型,背部靠牆或軟墊支撐,有助伸展大腿後側肌群。
- 蹲踞:臀部碰腳跟或稍微抬起,訓練臀肌及股四頭肌。
- 跪坐:上半身挺直,訓練上肢穩定及核心肌力。
-
維持正確的坐姿要點,包括:
- 頭頸肩成一直線,避免頭部過度前傾或後仰。
- 雙肩自然垂放,不聳肩或歪斜,避免因桌椅高度不合適造成姿勢不良。
- 臀部靠近椅背,背部貼平椅背,減少背部壓力。
- 雙腳平放於地面或有支撐,避免懸空。
-
選擇合適的桌椅:成長型書桌椅能配合孩子身高調整,避免桌椅過高或過低,確保孩子坐姿舒適且有良好支撐,減少不良坐姿的發生。
-
透過運動與瑜珈改善姿勢:瑜珈動作如橋式、駱駝式、全蝗蟲式等,有助提升肩胛骨穩定性和核心肌力,改善駝背及增強身體柔軟度,讓孩子更容易維持正確坐姿。
綜合以上,家長可從環境調整(桌椅選擇)、持續提醒與鼓勵、正確坐姿訓練、多樣化坐姿練習,以及適當運動等多方面著手,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促進脊椎與骨骼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