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時透過超音波估計胎兒體重,主要是利用胎兒頭圍、腹圍及大腿骨長度等參數計算,誤差通常約在正負10%之間,約200~300公克左右。例如,若估計體重為2000公克,實際體重可能介於1700至2300公克之間。但當胎兒體重超過3000公克時,誤差可能會更大,甚至超過500公克或1000公克。

臨床上,胎兒體重估計與實際出生體重的差異具有重要意義:

  • 評估胎兒健康狀況:若估計體重明顯偏輕,可能提示胎兒生長遲滯或營養不良,需密切監控與處理;反之,過重的胎兒可能增加生產風險。

  • 決定生產方式:胎兒體重過重(如超過4000公克,稱為巨嬰)時,若孕婦骨盆較小,可能不適合自然產,需考慮剖腹產以避免生產困難或產後大出血。

  • 產前準備與風險評估:準確的體重估計有助於醫師及孕婦做好分娩計畫,降低產程併發症的風險。

然而,因超音波估重本質上是統計推估,且胎兒體型差異大,誤差無法完全避免,故臨床上會綜合多項指標及孕婦狀況來判斷。

所以,產檢中胎兒體重的估計雖有一定誤差,但對於監測胎兒發育、評估生產風險及決定分娩方式仍具重要臨床意義,醫療團隊會依此做出適當的醫療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