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肌肉與脂肪結構對臉型有顯著影響。肌肉的發達程度、脂肪的分布與量,以及骨骼結構共同決定臉部輪廓的形狀和大小。

具體來說,臉部有42塊肌肉,主要分為表情肌(顱面肌群)和咀嚼肌群。咀嚼肌(如顳肌、咬肌)過度發達會使下半臉變寬,形成方形臉型,常見於長期咀嚼硬食物或磨牙者。而表情肌的頻繁收縮會影響皮膚的伸縮,長期拉扯可能導致皮膚鬆弛和皺紋產生。

脂肪分布則影響臉部的圓潤度和立體感。脂肪型臉部特徵是臉頰兩側及雙下巴脂肪堆積,形成「大餅臉」或嬰兒肥,讓臉部輪廓看起來圓潤且缺乏立體感,常見於體重偏重者。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流失會使臉部支撐力下降,導致皮膚鬆弛、皺紋加深,臉型由緊緻的倒三角形轉為較鬆弛的正三角形,整體輪廓變得不明顯且顯老。

所以,臉型是骨骼結構、肌肉發達程度與脂肪分布三者綜合作用的結果。肌肉過度發達會使臉型寬大,脂肪堆積則使臉部圓潤,而肌肉流失和脂肪下垂則會造成臉部鬆弛與老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