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凌的多面向中,主管確實也可能成為受害者,而非僅是加害者。根據多方資料,職場霸凌的當事人身份多元,包括主管、部屬及同儕,任何人在職場中都可能成為霸凌的受害者。
具體來說:
-
職場霸凌定義是指在工作場所中,透過權力濫用對他人造成持續性的冒犯、威脅或侮辱,導致身心壓力或人格受損。這種霸凌不僅限於主管對下屬,也可能是部屬對主管,甚至同儕間互相霸凌。
-
主管因其職務上的權力與管理責任,常被視為霸凌者,但他們同時也可能因為來自上級或同事的壓力、孤立、羞辱等行為而成為被霸凌者。例如,部屬或同儕對主管進行冷落、侮辱或不合理的攻擊,也屬於職場霸凌。
-
職場霸凌的影響包括心理受挫、被威脅、羞辱、孤立,並造成身心健康問題,這些影響同樣會發生在主管身上。
-
法律上,職場霸凌的受害者可以透過刑事責任追究、民事賠償請求及向政府申訴等途徑維護權益,這些救濟管道同樣適用於主管受害者。
-
另外,職場霸凌與管理壓力有時界線模糊,主管在面對工作壓力時若不當處理,也可能成為霸凌的受害者,或無意中成為霸凌行為的加害者。
綜合以上,主管在職場霸凌中既可能是加害者,也可能是受害者,職場霸凌的現象和影響是多面向且複雜的,應該從多角度理解並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