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營養品時,劑量、購買與安全性是三大重要注意事項,以下整理重點供參考:

劑量注意事項

  • 遵守建議劑量:每種保健品都有包裝上標示的建議攝取量,初次食用者應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至正常劑量,避免一次攝取過多造成身體負擔。
  • 分次服用提升吸收率:例如鈣質補充劑若需每日1000mg,建議分兩次以上服用,每次不超過500mg,吸收效果較佳。
  • 避免超過每日參考值(DV):高劑量可能帶來不良影響,特別是長期服用時要特別注意。
  • 藥物交互作用:若同時服用慢性病藥物,建議保健品與藥物間隔至少2小時,並先諮詢醫師。

購買建議

  • 依需求選擇成分與劑量:若只是補充日常不足,選擇低劑量、多元營養素的產品;若有特殊需求,則可選擇單方且劑量較高的產品,最好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 選擇有信譽的品牌:優質品牌會清楚標示成分、含量、產地、保存期限等資訊,並通過相關國際認證(如SGS、GMP、ISO22000等),確保產品安全與品質。
  • 注意產品標示與警語:購買時務必查看產品是否有不適用族群警示,例如孕婦、哺乳期婦女、甲殼類過敏者等。

安全性考量

  • 優先從天然食物獲取營養:保健品是輔助補充,不能完全取代均衡飲食。
  • 避免長期食用有害成分:選擇成分安全且經過檢驗的產品,避免含有可能傷害身體的成分。
  • 特殊族群慎用:孕婦、哺乳婦女、嬰幼兒及對特定成分過敏者應避免或先諮詢醫師。
  • 注意多種保健品同時服用的相互作用:某些成分可能會影響藥物效力或增加副作用風險,如Q10與魚油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總結建議:

  • 依照個人健康狀況與需求,選擇適合的產品與劑量。
  • 購買時選擇有信譽、標示清楚且通過安全認證的品牌。
  • 遵循產品說明與醫師建議,避免自行過量或混用多種保健品。
  • 優先從飲食中獲取營養,保健品為輔助補充。

這樣才能確保補充營養品的安全與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