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副食品過敏反應常見症狀包括:
- 皮膚泛紅、皮膚癢
- 嘴唇或舌頭紅腫
- 打噴嚏、鼻塞、流鼻水
- 腹部疼痛、嘔吐、拉肚子
- 嚴重時可能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臉色蒼白等危險症狀,需立即就醫。
常見易引起過敏的副食品包括:
- 奶類(如牛奶蛋白過敏)
- 全穀雜糧(燕麥、小麥製品)
- 蔬菜(茄子、青椒、紅甜椒、部分菇類)
- 水果(芒果、荔枝、水蜜桃、奇異果、草莓、鳳梨)。
副食品添加與過敏預防建議:
- 建議從4個月起開始添加副食品,尤其父母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更應早期嘗試。
- 採用「少量多樣化」的方式,初期從1小匙開始,逐漸增加量,避免一次給予大量新食物。
- 不必強調單一食材連續多天,而是鼓勵在寶寶適應範圍內多樣化食材,有助提升營養多樣性並可能降低過敏風險。
- 若寶寶對某食物出現明顯過敏反應,應暫停該食物2週後再減量嘗試,連續兩次反應仍嚴重則暫時避免,待一歲後再試。
- 添加新食物時,建議在白天且醫療資源可及時取得的時間進行,以便及時處理突發過敏。
媽媽飲食調整建議:
- 若寶寶有明顯食物過敏,媽媽在哺乳期間可考慮暫時避免攝取該過敏食物,減少過敏原透過母乳傳遞給寶寶。
- 媽媽飲食應保持均衡、多樣化,避免過度限制,以免影響自身營養與乳汁品質。
- 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調整飲食,確保寶寶與媽媽雙方健康。
所以,寶寶副食品過敏需注意早期少量嘗試與多樣化原則,密切觀察過敏症狀,並在必要時調整媽媽飲食,配合專業醫療建議,保障寶寶安全健康地進食副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