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的有效教學策略與介入方法主要強調個別化、結構化及社會溝通能力的培養,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大重點:

1. 個別化教學與接納

  • 自閉症兒童的個別差異性很大,教學策略需根據每位學生的需求量身訂做,並從接納學生本身開始,尊重其選擇教材與作業,促進其自發性與主動學習。

2. 結構化教學環境

  • 透過物理環境的結構化,例如使用文字、顏色標示環境位置與功能,安排適當座位以減少噪音干擾,並以視覺化方式呈現作息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流程與適應環境。
  • 穩定且有規律的學習環境有助於自閉症學生掌握課堂規律與要求。

3. 行為與社會互動訓練

  • 運用明確嘗試訓練(Discrete Trial Training)、關鍵反應訓練(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隨機教學法(Incidental Teaching)等行為介入方法。
  • 使用社會技巧圖片故事(Social Skill Picture Stories)、社會故事(Social Stories)及認知圖片排練(Cognitive Picture Rehearsal)來強化社會互動與溝通能力。

4. 預告與漸進式改變

  • 在面對新事物或環境改變時,事先預告並採用漸進改變策略,減少學生焦慮與行為問題。

5. 教導替代行為與社會線索

  • 當行為問題出現時,透過明確指令與示範教導適當的替代行為。
  • 加強認知重建與社會線索教導,幫助學生理解社會情境,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6. 教師與家長的合作

  • 教師需學習有效的溝通策略,並與家長合作,共同支持自閉症兒童的發展。

這些策略結合行為學理論與結構化教學,能有效促進自閉症兒童的生活功能、社會互動與學習能力,並強調尊重個別差異與學生主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