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間月經遲來的生理原因主要與泌乳激素(Prolactin)升高有關,機制如下:

  • 泌乳激素升高抑制性腺激素釋放:哺乳時,母體血液中的泌乳激素濃度會顯著升高,這會抑制腦下垂體分泌性腺釋放激素(GnRH),導致下游促性腺激素(如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黃體生成素LH)分泌減少或停止,進而使卵巢無法正常排卵,月經週期被打斷或延遲。

  • 卵巢對激素反應減弱,卵泡發育停止:由於泌乳激素的影響,卵巢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降低,卵泡無法正常發育,排卵被抑制,導致月經遲來或停經。

  • 產後卵巢功能需要時間恢復:經過懷孕和生產的生理變化,卵巢功能會暫時休息,哺乳期間因泌乳激素持續高濃度,卵巢恢復排卵功能的時間被延長,月經週期因此延遲。

此外,產後壓力、體重變化等因素也可能影響月經恢復的時間,但哺乳引起的泌乳激素升高是主要的生理機制。

總結來說,哺乳期間月經遲來是因為泌乳激素升高抑制了腦下垂體的性腺激素釋放,導致卵巢不排卵,月經週期被打斷,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調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