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間,泌乳激素(prolactin)會抑制月經週期的恢復,主要是透過抑制排卵來達成。這是因為哺乳時嬰兒頻繁吸吮刺激,使泌乳激素分泌增加,而高濃度的泌乳激素會抑制下視丘-垂體-卵巢軸,減少促性腺激素(如促卵泡激素 FSH 和促黃體生成素 LH)的分泌,進而抑制卵巢排卵功能,導致無排卵和無月經的狀態。

具體來說:

  • 哺乳中的媽媽通常會經歷約6個月的無月經期,這段期間泌乳激素濃度較高,排卵被抑制。
  • 研究顯示,泌乳激素濃度越高,無月經期持續時間越長,且完全哺乳(純母乳餵養)者泌乳激素濃度較部分哺乳者高,月經恢復時間也較晚。
  • 哺乳頻率和時間也影響泌乳激素分泌量,每天餵奶超過5次且持續時間超過60分鐘,能有效延遲月經週期的恢復。
  • 當寶寶開始減少吸乳頻率或改用副食品,泌乳激素濃度下降,月經和排卵功能才會逐漸恢復。

因此,泌乳激素在哺乳期間扮演了自然避孕的角色,透過抑制排卵延遲月經週期的恢復。不過,這種避孕效果有條件限制,且不保證完全有效。

若哺乳超過半年仍無月經,建議婦女應就醫檢查,以排除卵巢功能異常或其他病因。


簡表說明泌乳激素對月經週期的抑制作用:

影響因素 作用機制 結果
哺乳頻率與時間 嬰兒吸吮刺激泌乳激素分泌增加 泌乳激素濃度升高
高泌乳激素濃度 抑制下視丘-垂體-卵巢軸激素分泌 抑制促性腺激素,阻止排卵
哺乳減少或停止 泌乳激素濃度下降 月經週期恢復,排卵恢復
哺乳期間無月經 自然避孕效果 約6個月無月經期,延長至9-18個月不等

以上為泌乳激素在哺乳期間對月經週期抑制作用的主要機制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