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32週時,胃容量減少是導致食慾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主要是因為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子宮明顯增大並上升到肚臍與劍突之間的位置,直接壓迫胃部,使胃的容積縮小,導致孕婦感覺胃部空間不足,容易產生飽脹感,進而影響食慾。

此外,孕期荷爾蒙,特別是孕酮(黃體素)濃度的增加,也會使胃腸道的平滑肌放鬆,造成胃腸蠕動減慢,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消化變慢,容易引起胃脹氣、胃食道逆流、反酸和燒心等不適症狀,這些都會進一步降低孕婦的食慾。

具體影響包括:

  • 胃容量減少:子宮擴大壓迫胃部,胃容積縮小。
  • 腸胃蠕動變慢:孕酮使胃腸平滑肌放鬆,消化速度變慢。
  • 胃部不適:胃酸逆流導致胃脹、惡心、反酸等症狀。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孕婦在32週時常感到「很餓卻沒胃口」,吃不下飯。

建議孕婦可採取以下方法緩解不適: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造成胃部負擔。
  • 調整心情,正確認識孕期身體變化,因為胎兒入盆後(約懷孕36週左右)胃部壓迫會有所緩解,食慾也會改善。
  • 注意飲食均衡,避免油膩和刺激性食物,減少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總結來說,懷孕32週胃容量減少及孕酮影響胃腸蠕動,是導致食慾變化和胃部不適的主要原因,孕婦可透過飲食調整和心理調適來改善這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