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添加副食品後出現便秘,常見的飲食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飲食不均衡,缺乏纖維素:若副食品以白米、白麵、肉類為主,缺少足夠的蔬果和高纖維食物,容易導致大便乾硬、排便困難。蔬菜、水果(如酪梨、香蕉)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
-
水分攝取不足:寶寶水分攝取量不足會使大便變硬,增加便秘風險。美國兒科學會建議6-9個月寶寶每日約需120ml水分,9-12個月約230ml,家長可觀察尿布尿色判斷水分是否足夠。
-
油脂攝取不足:油脂不僅提供熱量,也有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的作用。若副食品烹調過於清淡,去除油脂,可能導致熱量不足及便秘。
-
奶類轉換問題:從母乳轉配方奶,或添加副食品期間,因飲食成分改變,且配方奶中某些成分(如植物性棕櫚油、酪蛋白)可能影響消化,容易引起硬便或便秘。
-
缺乏益生菌:腸道好菌不足也會影響消化功能,含有益生菌(如BL益菌)的配方奶有助於改善腸道菌叢,促進排便順暢。
綜合來看,寶寶副食品添加後便秘的常見飲食因素是:纖維攝取不足、水分不足、油脂不足,以及奶類轉換導致的消化改變。建議家長在添加副食品時,注意均衡攝取蔬果纖維、適量補充水分和油脂,並觀察奶類選擇與寶寶消化狀況,必要時可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協助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