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拉肚子的定義與判斷標準主要是根據寶寶平常的大便型態、次數及顏色等變化來判斷,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
大便次數變多:相較於平常,寶寶一天排便次數明顯增加。一般喝母乳的寶寶每日約3-4次,喝配方奶的寶寶約1-2次,拉肚子時次數會超過這個範圍。
-
大便質地變稀:大便變得更糊狀或呈水狀,含水量增加,可能呈蛋花湯狀或水樣。
-
大便顏色改變:顏色可能變成黃綠色、偏綠、偏白或其他異常顏色,且氣味明顯變臭。
-
大便中有血絲或黏液:這是需要立即就醫的警訊。
此外,判斷寶寶是否拉肚子,還會觀察是否伴隨其他症狀,如發燒、嘔吐、精神狀況改變等,這些都可能提示腸胃炎或其他感染。
臨床上腹瀉的定義也可用排便量來衡量,例如每日每公斤體重糞便量超過20公克即屬腹瀉,但這對一般家長較難直接判斷。
總結來說,寶寶拉肚子是指大便次數增加、質地變稀、顏色及氣味異常,若伴隨血便、黏液、持續發燒或嘔吐,應盡速就醫。家長可依此標準觀察寶寶狀況,並適時補充水分防止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