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的頻率與健康指標主要可從「大便性狀」、「次數」及「顏色」三方面來觀察,這些指標能反映寶寶的腸胃狀態及整體健康。

1. 大便頻率

  • 母乳寶寶:滿月前排便頻率較高,一天約3~9次,因母乳易消化吸收;滿月後可能3~5天才排便一次,只要大便質地仍偏軟,通常不算便秘。
  • 配方奶寶寶:排便次數較規律,滿月前約每天2~4次,3~4個月時可能變成一天一次,通常不會超過一週不排便。
  • 寶寶排便次數因人而異,從初生時一天多次到兒童期2-3天一次皆屬正常,只要大便軟硬適中且無其他不適症狀,無需過度擔心。

2. 大便性狀(軟硬程度)

  • 正常:大便偏軟,無硬塊,顆粒狀或過硬(如羊糞狀)對未滿四個月的新生兒來說屬異常。
  • 異常:大便稀水且次數突然增多,可能是腹瀉;大便硬且顆粒狀,可能是便秘,尤其是配方奶寶寶若大便硬且排便次數少,需注意。

3. 大便顏色

  • 正常顏色多為黃色、黃綠色或棕色,母乳寶寶大便顏色較淺且帶酸甜味。
  • 若出現灰白色顆粒、豆腐渣狀、帶黏液或異常顏色(如黑色、鮮紅色),可能提示腸胃問題或過敏,應及時就醫。

何時需就醫?

  • 寶寶連續數天不排便,伴隨腹脹、嘔吐、食慾不振、放屁困難、大便帶血或異常疲倦,應立即就醫。
  • 大便性狀或顏色異常持續出現,或寶寶有其他不適症狀,也建議諮詢醫師。

總結:寶寶大便頻率因餵養方式及成長階段不同而異,重點是觀察大便的軟硬度及顏色是否正常,並留意是否有伴隨其他不適症狀。正常情況下,母乳寶寶排便次數較多且大便較軟,配方奶寶寶次數較規律且大便稍硬,但都不應超過一週不排便。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