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轉骨調理的三大方向是健脾、補腎、疏肝,這三者缺一不可,彼此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孩子骨骼的健康成長。

  • 健脾:脾胃是後天之本,負責消化吸收營養。若脾胃虛弱,補腎的藥物和營養難以被有效吸收,影響成長。常用方劑包括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幫助提升消化功能,增強體質。

  • 補腎:中醫認為「腎主骨」,腎氣充足是骨骼發育的關鍵。補腎藥物如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能滋補腎精,促進骨骼生長。

  • 疏肝:肝氣鬱結會影響情緒與睡眠,進而抑制生長激素分泌,阻礙發育。疏肝藥物如柴胡疏肝湯、加味逍遙散,有助於舒緩壓力,調節情緒,改善睡眠品質。

此外,轉骨調理常會加入壯骨補血的藥材,如杜仲、續斷、骨碎補、當歸、何首烏、雞血藤等,強筋補骨、補氣養血,全面支持骨骼健康。

服用建議通常是在早上或睡前,療程多為連服兩個月後休息一個月,再進行下一輪,讓身體有時間吸收利用。針灸或雷射刺激穴位(如百會、陰陵泉、足三里、湧泉)也能輔助調理。

中醫強調,轉骨不僅靠藥物,還需配合良好的生活作息,特別是晚上8點至12點為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充足睡眠對成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