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用搖頭自我安撫的行為,是一種常見且自然的現象,背後有多重心理與生理機制:

  • 自我安撫與放鬆:寶寶在睡覺前或睡眠中會透過搖頭或有節奏的撞頭行為來安撫自己,這種動作類似父母搖晃寶寶的感覺,能幫助寶寶放鬆、進入睡眠狀態,是寶寶自行發展出的一種入睡方式。

  • 緩解不適或疼痛:當寶寶處於長牙期或耳朵感染時,可能會感到不舒服,搖頭或撞頭的動作有時能暫時減輕這些疼痛或不適感。

  • 情緒宣洩:寶寶因為尚未能用語言表達情緒,當感到挫折或情緒激烈時,會用搖頭或撞頭的肢體行為來釋放情緒,這是他們表達內心感受的一種方式。

  • 爭取注意力:寶寶可能發現搖頭或撞頭會引起父母的關注與安撫,因此有時會用此行為來獲得更多的注意力。

  • 疾病相關警示:在某些情況下,持續且頻繁的搖頭或撞頭行為可能是自閉症等發展障礙的早期徵兆,需要專業評估。

總結來說,寶寶搖頭自我安撫的行為主要是透過肢體動作來調節情緒與生理不適,這是他們早期自我調節與情緒管理的重要表現。家長應先確認寶寶的需求,給予安全感與適當的安撫,並觀察行為頻率與強度,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