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撞頭行為在嬰幼兒中是相當常見且大多屬於正常現象,尤其在6個月大以後約有20%的寶寶會出現此行為,18至24個月時撞頭頻率可能更高,且男寶寶的比例約是女寶寶的3倍。
專家對寶寶撞頭行為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
自我放鬆與安撫
寶寶可能透過撞頭來舒緩情緒或自我安撫,類似大人搖晃寶寶的感覺,這種有節奏的撞頭行為有助於寶寶放鬆。 -
緩解身體不適
當寶寶長牙或耳朵感染時,撞頭可能是他們嘗試緩解疼痛或不適的方式。 -
釋放情緒
寶寶因無法用語言表達挫折或其他強烈情緒時,會用撞頭作為情緒發洩的管道。 -
感覺統合調節問題
部分寶寶因遺傳或孕期壓力,感覺統合調節功能較弱,會透過撞頭、搖頭等強烈動作來獲得感覺刺激,幫助安撫自己。
專家建議與父母應對方式:
-
保持耐心與正面關注
不要用責罵或懲罰的方式對待寶寶撞頭,因為負面反應可能加劇自殘行為。確保寶寶獲得足夠的關注與安撫,避免因忽視而加重撞頭行為。 -
確保安全環境
當寶寶撞頭時,務必檢查周圍環境是否安全,避免撞到硬物造成傷害。 -
促進感覺統合發展
對於感覺統合較差的寶寶,可透過按摩、被動操等方式幫助其感覺調節功能正常發展,減少撞頭行為。 -
觀察與就醫
若撞頭行為持續時間過長、頻率過高,或伴隨其他異常行為,建議尋求兒童發展醫學專家評估,以排除潛在的發展問題。
總結來說,寶寶撞頭行為多為正常的自我安撫或情緒表達方式,父母應以理解和耐心陪伴為主,並注意安全與適時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