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異常風險評估與羊膜穿刺的適用條件如下:

染色體異常風險評估

目前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篩檢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

  1. 篩檢型檢測(風險評估)

    • 唐氏症篩檢:透過孕婦血液及超音波檢查,初步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
    •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NIPT/NIFTY):抽取孕婦血液,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分析胎兒DNA,準確率高達99%,能檢測唐氏症、愛德華氏症等染色體異常,風險低且安全。
  2. 診斷型檢測

    • 羊膜穿刺:抽取羊水檢測胎兒染色體及部分遺傳疾病,準確率高,是確診染色體異常的金標準。
    • 絨毛膜採樣(CVS):抽取胎盤絨毛進行染色體檢測,適合孕早期篩檢。

羊膜穿刺的適用條件

羊膜穿刺屬於侵入性檢查,具有一定風險(流產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因此通常建議在以下情況下進行:

  • 孕婦年齡超過34歲(高齡產婦),因染色體異常風險較高。
  • 唐氏症篩檢結果屬高危險群(風險值大於1/270)。
  • 孕婦曾懷過或生育過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異常的胎兒
  • 本人或配偶有染色體異常或遺傳疾病帶因者
  • 家族中有唐氏症或染色體異常者
  • 超音波檢查懷疑胎兒有異常,如結構異常等。

注意事項

  • 羊膜穿刺無法檢測所有胎兒異常,例如結構異常(兔唇、顎裂、先天性心臟病等)。
  • 檢查後可能出現腹部不適、陰道出血,嚴重者可能導致早期破水、感染甚至流產。
  • 健保目前未給付羊膜穿刺費用,部分醫院有補助申請。

總結:
染色體異常風險評估多先以非侵入性篩檢(如唐氏症篩檢、NIPT)進行,若結果顯示高風險或孕婦具高齡、家族史等條件,則建議進一步做羊膜穿刺以確診染色體異常。羊膜穿刺雖準確,但因具侵入性風險,須在醫師評估後慎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