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大腦確實會發生結構與功能上的變化,主要表現在腦容量減少與灰質體積縮小,但這些變化並非退化,而是大腦的「精準校準」或「神經可塑性」的表現,目的是讓母親更有效率地適應母職角色。
懷孕期間腦容量與結構變化
- 腦容量減少:根據2002年Oatridge團隊的研究,懷孕期間腦容量會隨孕期增加而逐漸減少,分娩時達到最低點,之後產後慢慢恢復到孕前狀態。
- 灰質體積減少:2021年的研究發現約80%的大腦皮質區域灰質體積減少約4%,主要集中在第二與第三孕期。
- 白質微結構提升:同時大腦白質的微結構完整性提升約10%,顯示大腦在進行功能性調整。
- 特定腦區變化:掌管母性行為的杏仁核、下視丘及前額葉皮質區在產後恢復過程中增厚速度特別快。
功能影響與恢復
- 記憶力與認知功能:孕期常見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尤其在孕後期(28~40週)較明顯,這與荷爾蒙變化(如雌激素、黃體激素、皮質類固醇)及神經可塑性有關。
- 孕期認知變化:自由回憶、工作記憶及執行功能有輕微衰退,但認知功能(recognition function)可能略有增強,空間導航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 產後恢復:產後約一個月內,記憶力通常會逐漸恢復,體內激素水平回復正常是主要原因。大腦結構也會逐步回復,但部分孕期的皮質萎縮可能尚未完全恢復。
大腦變化的意義
- 這些腦容量與結構的變化被認為是大腦為了適應母職需求所做的「精細調整」,類似青春期的腦部重組,讓母親在情緒調節、社交理解與照顧新生兒的行為上更有彈性與效率。
總結來說,懷孕期間大腦會出現結構性縮減與功能性調整,這是正常且有益的神經可塑性表現,產後大腦會逐漸恢復,但部分變化可能持續存在,這些現象與孕期荷爾蒙波動密切相關,孕媽咪無須過度擔心「孕期變笨」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