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項最新研究,嬰兒過長的螢幕時間對其認知發展有明顯負面影響,尤其是在語言發展、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注意力等方面。

主要研究發現

  • 語言與交流能力下降:澳洲一項追蹤220個家庭的研究發現,嬰幼兒每日多看1分鐘螢幕,會減少4.9次發聲,成人與嬰幼兒的對話次數也會減少1.1次,顯示螢幕時間增加會降低親子間語言交流,影響語言發展。
  • 發展遲緩風險增加:日本研究追蹤7097名1歲兒童,發現每日觀看螢幕超過4小時的孩子,在2歲時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精細動作及社交技能的發展遲緩風險顯著高於每日少於1小時者,4歲時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仍受影響。
  • 認知與執行功能受損:新加坡長期追蹤研究指出,嬰兒時期螢幕觀看時間越長,1歲半時腦電圖顯示執行功能、認知、工作記憶與注意力已有損害跡象,且9歲時執行功能較差,影響學習、心理健康與情緒調節。
  • 大腦白質溝通能力與語言處理速度下降:研究也發現螢幕時間過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差,處理語言的速度較慢。

專家建議

  • 限制嬰幼兒螢幕時間: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歲以下嬰兒應避免接觸螢幕,2歲以上幼兒每日螢幕時間應限制在1小時以內,並且應有成人陪伴與互動。
  • 增加親子互動:閱讀繪本或故事時,應增加與嬰兒的眼神接觸和語言交流,促進深層認知發展。
  • 優先自然探索與社交活動:鼓勵嬰幼兒多進行面對面交流和實際環境探索,避免過度依賴電子螢幕。

綜合以上研究,過度的螢幕時間會減少嬰幼兒與家人的語言互動,並對其認知、語言及社交發展帶來長期負面影響,因此應嚴格控制嬰幼兒的螢幕使用時間,並注重親子間的互動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