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仿爸媽到自主刷牙的過渡策略,主要是透過「以身作則」、「遊戲互動」和「逐步放手」來培養孩子的刷牙習慣與能力。

具體做法包括:

  • 以身作則:家長先示範刷牙動作,讓孩子觀察學習,例如爸媽刷上門牙,孩子模仿刷上門牙,刷舌頭也跟著刷,透過模仿建立刷牙的動作記憶與興趣。

  • 增加趣味性:利用刷牙兒歌、遊戲或互動競賽,讓刷牙過程變得好玩,減少孩子抗拒感。

  • 分階段練習:

    • 約1.5至2歲開始讓孩子嘗試自己刷牙,先培養習慣,不必要求刷得非常乾淨。
    • 3歲到6歲期間,孩子手部精細度尚未成熟,家長可讓孩子先自己刷,再由大人幫忙補刷,確保牙齒乾淨。
    • 6歲以上,孩子手部協調能力較好,可以較獨立刷牙,但仍需家長檢查與督促。
  • 正確刷牙步驟教學:教孩子刷牙的14個步驟,從準備工具、擠牙膏、刷牙動作到漱口、清理牙刷,讓孩子了解完整流程。

  • 耐心與堅持:面對孩子抗拒刷牙,家長可用輕柔固定法(如十字固定法)幫助孩子配合,並持續堅持刷牙成為日常作息。

  • 鏡子輔助:讓孩子在鏡子前刷牙,觀察自己的動作,增強刷牙的自我覺察。

  • 家長角色轉變:從刷牙執行者逐漸轉為監督者,鼓勵孩子自主刷牙但仍負責最後檢查。

這些策略結合模仿、遊戲、分階段練習與家長的耐心陪伴,有助於孩子從模仿爸媽刷牙,逐步過渡到能夠自主完成刷牙,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