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依賴營養針(靜脈營養)可能帶來多種身體負擔與風險,主要包括靜脈血栓、感染、高低血糖、電解質異常、肝腎功能異常、再餵食症候群,以及血管硬化或纖維化等問題。
靜脈營養是透過靜脈直接輸注營養素,雖然能快速補充能量和營養,但不建議長期使用,因為:
- 靜脈血栓與感染風險:長期靜脈輸注可能導致血管內形成血栓,且因穿刺點及導管存在感染風險。
 - 代謝異常:包括高血糖或低血糖、電解質不平衡,這些代謝性併發症可能影響身體穩定性。
 - 肝腎功能負擔:長期靜脈營養可能造成肝臟及腎臟負擔,導致功能異常。
 - 再餵食症候群:突然大量補充營養可能引發電解質劇烈變化,造成嚴重併發症。
 - 血管硬化與纖維化:長期反覆注射可能使血管變硬、變脆弱,甚至造成血管狹窄及皮膚組織萎縮。
 - 腸胃道功能缺失:口服進食能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消化吸收,長期不進食可能導致腸胃功能退化,增加便秘及不適。
 
因此,醫師通常建議只有在無法口服進食或特殊醫療需求(如腸阻塞、化療後嘔吐嚴重等)時,才使用靜脈營養。若身體狀況允許,仍應以均衡飲食和口服營養補充為主,避免長期依賴營養針。
此外,施打營養針前需經醫師評估,並注意禁忌症,如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血栓病史、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等。
所以,長期依賴營養針可能對血管、代謝、肝腎功能造成負擔,且缺乏腸胃道刺激,故不宜長期使用,應在醫療專業指導下謹慎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