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牙齦異常出血與腫脹的主要機制包括血小板功能障礙、凝血功能異常、尿毒素對血液及血管的毒性影響,以及慢性腎功能不全引起的骨代謝異常和免疫功能改變。
具體來說:
-
血小板功能障礙:尿毒症患者體內尿毒素堆積,這些毒素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血小板生成減少,或使血小板功能受損,凝聚力下降,釋放血小板因子減少,造成止血能力下降,導致牙齦易出血。
-
凝血功能異常:尿毒症患者常伴隨凝血因子減少或功能異常,且血液透析過程中使用抗凝劑(如肝素)也會加重出血傾向,牙齦在輕微刺激下(如刷牙)容易出血。
-
尿毒素的直接毒性:尿毒素不僅影響血小板,還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血管脆弱性,促使牙齦組織腫脹和炎症反應,進一步加劇牙齦出血和腫脹。
-
貧血與免疫功能降低:腎功能衰退導致紅血球生成素不足,造成貧血,血液中紅血球減少使血小板與血管壁的正常互動受影響,增加出血風險;同時免疫功能下降,牙周組織易感染發炎,造成牙齦腫脹。
-
骨代謝異常:慢性腎病患者因維生素D活化減少及磷酸鹽蓄積,導致低血鈣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造成骨質流失,包括牙槽骨,牙齦支持組織受損,牙齦腫脹及牙齒鬆動。
綜合以上,尿毒症患者牙齦異常出血與腫脹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包含血小板數量及功能異常、凝血機制受損、尿毒素對血管及免疫系統的毒性影響,以及骨骼代謝異常導致牙周組織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