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多型性(多樣變異性),主要表現在A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血球凝集素HA和神經胺酸酶NA)頻繁變異,導致疫苗防護範圍受限。
流感病毒依核蛋白抗原性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和B型是引起季節性流行的主要病毒。A型流感病毒不僅感染人類,也能感染動物,且具有多種亞型(如H1N1、H3N2),其表面抗原HA和NA容易發生變異(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這種變異使病毒能逃避免疫系統的識別,導致疫苗保護效果下降,甚至可能引發全球大流行(pandemic)。相較之下,B型流感病毒抗原變異較穩定,且無亞型分類,C型則較少引起流行且變異性低。
由於流感病毒的變異性,流感疫苗每年需根據流行株的監測結果調整疫苗株組成,通常包含當季最可能流行的A型(H1N1、H3N2)及B型病毒株。然而,疫苗防護範圍仍有限,原因包括:
- 病毒快速變異:尤其是A型病毒的HA和NA抗原變異,可能導致疫苗株與流行株不完全匹配,降低疫苗效力。
- 疫苗株選擇時間限制:疫苗株需提前數月決定,病毒在此期間可能發生新的變異。
- 個體免疫反應差異:不同人接種後產生的免疫力強弱不一,也影響保護效果。
因此,即使接種流感疫苗,仍有可能感染流感病毒,但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及併發症風險。
重點整理:
項目 | 說明 |
---|---|
流感病毒型別 | A、B、C型,A、B型引起季節性流行,A型變異性最大,B型較穩定,C型較少流行 |
A型病毒特性 | 表面抗原HA、NA頻繁變異,有多亞型(H1N1、H3N2等),可跨物種感染,易引起大流行 |
B型病毒特性 | 抗原較穩定,無亞型,主要在人類中流行,變異較少 |
疫苗防護限制 | 病毒變異導致疫苗株與流行株不完全匹配,疫苗效力受限,且個體免疫反應差異 |
疫苗調整策略 | 每年根據監測調整疫苗株組成,涵蓋主要流行株以提升保護效果 |
以上資訊主要依據台灣疾病管制署及相關衛生機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