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性格與行為有顯著影響,主要可從以下幾種教養風格及其對孩子的影響來理解:

  1. 教養方式類型
    根據研究,常見的教養方式可分為四種:

    • 恩威型(民主權威型):高回應、高要求,父母既關心孩子又有明確規範。
    • 獨裁型:低回應、高要求,父母嚴格但缺乏情感支持。
    • 放任型:高回應、低要求,父母情感支持多但缺乏規範。
    • 忽略型:低回應、低要求,父母對孩子缺乏關注與規範。
  2. 對孩子性格與行為的影響

    • 恩威型教養通常能培養出自尊感較高、生活適應良好且人格特質較穩定的孩子。這種方式的父母既給予孩子關愛,也設立合理界限,促進孩子的自律與社會適應。
    • 獨裁型教養雖然要求嚴格,但若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期待,負面影響會被減輕,孩子不一定會表現出較差的行為。
    • 放任型與忽略型教養則較容易導致孩子缺乏自律,可能出現行為偏差或適應困難。
  3. 子女對教養的感受是關鍵
    研究指出,孩子對父母教養方式的「認知感受」比教養方式本身更影響其發展。即使是嚴格的教養(如「扮黑臉」),只要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期待,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減少,孩子的學業成就、自尊感和行為表現不會明顯較差。

  4. 父母回應的重要性
    母親和父親的回應態度對孩子的生活適應與人格特質有顯著影響,尤其是母親的回應最能預測孩子的適應狀況和人格發展。

  5. 教養方式影響孩子性格的機制
    孩子會從父母的情緒與行為反應中建構自我意義,若父母經常表達不滿且缺乏正向關懷,孩子可能形成「自己不好」的自我認知,導致性格畏縮或自我表現受限。

綜合來看,父母以關愛為基礎,結合適當的規範與回應,能促進孩子健康的性格發展與良好的行為表現;而孩子對教養方式的感受與解讀,是影響其成長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