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教養表現有顯著影響,尤其是父母的態度、溝通方式與子女對教養的感受是關鍵因素。研究指出,民主(開明權威)型教養方式,即父母尊重子女、雙向溝通且兼具關懷與適當約束,能促進孩子自尊、自信、自律及良好的社交能力,對孩子的正向發展有明顯助益。
另一方面,雖然傳統觀念中嚴格或專制(權威)教養方式常被認為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但研究發現,若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嚴格是出於關心與期待,這種教養方式的負面影響會被減緩,子女的認知感受成為影響發展的關鍵。換言之,子女對父母教養的認知與感受,往往比教養方式本身更能影響其行為與心理發展。
此外,父母在教養中若能適度支持孩子自主性,鼓勵孩子從嘗試錯誤中學習,也有助於孩子的生活適應與自我發展。反之,過度干涉或過度保護可能限制孩子的自主性,影響其成長。
所以,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教養表現影響主要體現在:
- 民主型教養促進孩子積極適應與良好心理發展。
- 嚴格教養若被孩子理解為關心,負面影響可減少。
- 子女對教養的感受與認知是影響其行為與心理的關鍵。
- 支持自主性有助於孩子自我成長與生活適應。
這些發現強調父母在教養過程中,除了行為本身,更應重視與孩子的溝通與情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