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髖關節問題(如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與肌肉張力低下都會顯著影響爬行能力。

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會導致髖關節不穩定、半脫位或脫臼,影響寶寶的關節活動度與穩定性,進而延遲爬行及其他移動技能的發展。若髖關節無法正常承受體重與活動,寶寶可能會避免使用該側腿部,導致爬行姿勢異常或延遲。

肌肉張力低下(低張力)則使寶寶無法有效控制姿勢,關節活動過大,肌肉缺乏共縮能力,導致動作發展遲緩,包括翻身和爬行的出現時間延後。低張力寶寶在爬行時,因無法穩定支撐身體,常使用臀部滑行(bottom shuffling)代替正常爬行,且容易因姿勢不良(如長時間W形坐姿)造成髖關節脫臼風險增加。

兩者結合時,寶寶在爬行階段會面臨更大挑戰,因為髖關節的不穩定與肌肉張力不足雙重影響,限制了自由活動與體能發展,降低運動意願,甚至可能引發脊柱側彎、扁平足等骨骼肌肉問題。

因此,早期發現並介入物理治療,針對髖關節穩定性與肌肉張力進行改善,對促進寶寶正常爬行及後續運動發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