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觀察寶寶走路發展的正常與異常訊號,可以從以下幾個重點來判斷:

正常發展訊號

  • 學會站立後開始嘗試走路,通常在1歲3個月左右,寶寶能走得較穩,有些甚至能走得很快,並能在父母牽扶下爬簡單樓梯。
  • 走路時偶爾墊腳尖是常見現象,若不是持續狀態,通常在3歲前會逐漸改善。
  • 走路搖晃、易跌倒在學步初期屬正常,因為運動協調尚未成熟,約4歲後會逐漸穩定。

需要注意的異常訊號

  • 長時間持續墊腳尖走路,且腳掌僵直,可能與小腦發展異常有關,建議就醫診斷。
  • 髖關節發育異常的警訊,包括:
    • 換尿布時大腿無法往外展。
    • 髖關節有明顯聲音。
    • 兩腳彎曲併攏時膝蓋高度不對稱。
    • 大腿皮膚皺褶左右不對稱。
    • 1歲以上走路時大腿肌群無力,走路一拐一拐。
  • 走路姿態異常,如長期搖晃、像企鵝走路般不穩,且隨年齡增長未改善,應及早就醫評估。

家長觀察建議

  • 注意寶寶是否能在適齡時期(約1歲3個月)開始穩定走路。
  • 觀察走路時是否有持續墊腳尖或腳掌僵硬。
  • 留意走路姿勢是否對稱,是否有明顯跛行或不穩。
  • 注意髖關節及腿部外觀是否有異常,如皺褶不對稱或膝蓋高度差。
  • 若有上述異常訊號,應儘早帶寶寶至醫療機構進行專業評估。

透過這些觀察,家長能及早發現寶寶走路發展的異常,並及時介入,促進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