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齡檢查的流程主要是利用低輻射劑量的X光拍攝左手手掌與手腕的骨骼影像,通常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進行判讀。檢查時,受檢者需將左手平放在檢查台上,手指自然微張,中指與前臂成一直線,手掌與手腕平貼於X光片上,並移除手腕上的飾品及衣袖遮擋,確保影像清晰。

具體流程與注意事項如下:

  • 檢查前準備:受檢者需將左手腕上的飾品取下,衣袖拉高,避免遮擋X光部位。醫療人員會為兒童及陪同者提供適當的生殖器及甲狀腺防護措施。
  • 擺位要求:左手掌平放於X光片上,手指微張呈扇狀,中指與前臂成一直線,拇指自然張開約30度,避免重疊影響判讀。
  • 拍攝過程:由放射師調整X光機器,使用低輻射劑量拍攝清晰影像,通常只需一張左手手腕的X光片,2歲以下兒童可能會額外拍攝左上肢、左下肢及左腳掌作輔助參考。
  • 影像判讀:由經過專業訓練且取得兒童內分泌科執照的醫師判讀骨齡,常用判讀方法包括Greulich and Pyle法及Tanner-Whitehouse 2法。
  • 檢查科別建議:建議至兒童內分泌科進行骨齡檢查,因該科醫師具備專業成長發育判讀經驗,不建議至骨科檢查以免判讀不準確。

注意事項:

  • 骨齡檢查使用的是低輻射劑量X光,安全性高,但仍應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檢查。
  • 檢查時需配合擺位要求,避免手指重疊或移動造成影像模糊。
  • 骨齡判讀需專業醫師進行,非專科醫師或AI判讀僅供參考,避免誤判影響後續治療決策。
  • 骨齡檢查主要用於評估兒童生長發育狀況,診斷生長遲緩、性早熟、性晚熟等內分泌相關疾病。

所以,骨齡檢查在台灣多由兒童內分泌科負責,流程包括左手X光拍攝及專業醫師判讀,檢查前需移除飾品並配合擺位,檢查安全且對兒童生長評估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