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齡檢查適合從幼兒期開始,通常在2歲左右就可以進行,並依生長需求持續追蹤。

根據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骨齡檢查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評估重點:

  • 幼兒期:女性約10個月到2歲,男性約14個月到3歲,主要觀察手部長骨骨骺板數目。
  • 青春期前期:女性2歲到7歲,男性3歲到9歲,評估指骨骨骺板大小及尺骨、橈骨骨骺板發育。
  • 青春期階段持續追蹤骨骼成熟度,直到骨骺板接近癒合(女生約14歲,男生約16歲)。

此外,骨齡檢查常用於診斷生長遲緩、性早熟等內分泌相關問題,或身高異常時的評估工具,通常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安排。在台灣,多數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駐診的醫院及大型婦幼診所均可進行骨齡檢查。

總結:

  • 建議在孩子有生長發育疑慮時,尤其是2歲以上開始進行骨齡檢查,並依醫師建議定期追蹤。
  • 骨齡檢查透過左手X光拍攝,輻射劑量低,且現代設備可大幅降低輻射,減少孩子不適。

因此,骨齡檢查適合從幼兒期(約2歲起)開始,視個別生長狀況及醫師建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