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嬰中心嬰兒發展階段可依臺灣相關資源劃分為不同月齡的粗動作、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性指標,並依此設計適性活動以促進嬰幼兒全方位發展。

依臺中市政府兒童發展資源網,嬰兒在2至6個月的發展重點包括:

  • 粗動作:如俯臥時能抬頭胸,抱直時脖子豎直,會自己翻身,能坐在有靠背椅子上。
  • 細動作:雙手會互握,能伸手抓物,握住搖鈴約1分鐘。
  • 語言溝通:會轉頭朝向聲音來源,對人說話有咿喔聲。
  • 社會性:能凝視人物並追視移動物體,對媽媽露出微笑。

6至8個月嬰兒發展指標(參考育兒資訊站):

  • 6個月:不需扶持即可坐穩,會拉開身上的物品,會主動轉向聲音。
  • 7個月:能獨立爬行,換手拿物品,能自己拿餅乾吃。
  • 8個月:坐姿時能主動挪動身體,雙手拿穩杯子,會發出單音,開始怕陌生人。

托嬰中心適性發展活動實務指引(2023年發布)強調依嬰幼兒發展階段設計活動,促進其粗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互動能力,並結合日常生活經驗,保障嬰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針對不同發展階段,適性活動建議包括:

  • 0-6個月:俯臥抬頭遊戲、手部觸摸與抓握練習、聲音刺激與視覺追蹤。
  • 6-12個月:鼓勵爬行、坐姿活動、物品轉換抓握、簡單模仿遊戲。
  • 1歲以上:語言模仿、簡單規則遊戲(如捉迷藏)、自我照顧能力培養(穿脫衣物)。

此外,0-3歲嬰幼兒發展還可參考臺灣兒童發展總整理,涵蓋粗大動作(如跳躍、上下樓梯)、精細動作(操作玩具、穿脫衣物)、語言認知(說短句、認識身體部位)及社會性(回應名字、假扮遊戲)等指標,幫助托嬰中心規劃更全面的發展活動。

所以,臺灣托嬰中心嬰兒發展階段與適性活動設計,依據月齡劃分發展里程碑,結合粗細動作、語言認知與社會性指標,並透過遊戲、模仿、日常生活練習等活動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相關指引與發展檢核表可作為托嬰中心教保人員規劃課程與活動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