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建立兒童的安全依附關係對其身心健康與社會發展極為重要,而次要照顧者在此過程中扮演輔助且關鍵的角色。安全依附通常指兒童與主要照顧者(多為母親)之間建立的穩定且信任的情感連結,這種關係有助於兒童未來的情緒調節、社交技巧與心理適應。

安全依附的重要性

  • 兒童若能感受到主要照顧者穩定且敏感的回應,會發展出安全依附,進而促進其自信心與探索世界的能力。
  • 安全依附的兒童在學齡前及之後,通常展現較佳的社會互動能力與情緒調節,對同儕關係和親密友誼有正面影響。
  • 主要照顧者的回應教養行為與兒童的安全依附表現呈雙向影響,兒童的安全依附也能促使照顧者持續採取積極回應的教養方式。

次要照顧者的重要性

  • 除了主要照顧者外,次要照顧者(如父親、祖父母、保母等)也能透過敏感且一致的回應,支持兒童建立安全依附,尤其在臺灣多元家庭照顧結構中更顯重要。
  • 嬰兒透過聆聽熟悉的聲音(如母親或其他主要照顧者)來建立安全感,次要照顧者若能提供穩定的情感支持,有助於強化依附關係。
  • 次要照顧者的參與可分擔主要照顧者的壓力,並提供多元的情感支持與刺激,促進兒童的情緒與認知發展。

臺灣實務與政策建議

  • 臺灣的家庭生活教育與兒童發展相關工作者被建議重視早期建立安全依附的重要性,並鼓勵家長及照顧者以正向態度看待兒童的互動表現,維持回應式教養行為。
  • 透過家庭輔導、親職教育等方式,提升主要及次要照顧者的敏感度與回應能力,有助於促進兒童的安全依附與整體發展。

所以,臺灣的研究與實務皆強調,安全依附是兒童健康發展的基石,而次要照顧者的積極參與與支持,對於建立穩固的依附關係同樣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