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冊的用途、使用方式,公費、自費,疫苗時間表整理一次看
根據台灣衛福部公告的寶寶疫苗接種時間表(公費、自費疫苗) 整理版,提供給家長做為參考(※建議每次打疫苗前,還是以兒科醫師現場安排為準):
什麼是寶寶手冊?
寶寶手冊拿到能幹麻呢?做什麼用?
寶寶手冊(正式名稱是「兒童健康手冊」),是衛生福利部發給每位新生兒的重要健康記錄本。它從寶寶出生起,就負責記錄他的健康發展、疫苗接種、成長曲線、醫師評估等等
📌 主要內容有哪些?
新生兒出生基本資料(體重、身長、胎次)
每次健康檢查紀錄(如四個月、六個月、滿一歲等)
頭圍、身高、體重成長曲線
各階段發展評估(如語言、運動能力)
疫苗接種紀錄(包含自費與公費)
健康教育資訊(如母乳哺育、副食品、口腔保健)
最重要的之一是
新生兒寶寶「黃金九色卡」就是嬰兒的便便卡
觀察寶寶的便便是否正常
主要評估形狀、顏色什麼情況是正常或不正常的排便狀況
以便爸爸媽媽警覺寶寶的健康及早就醫
📌 去哪裡領寶寶手冊?
一般是寶寶出生醫院或助產所就會直接發給家長
若未領取,可持戶口名簿或出生證明到當地衛生所或健康中心領取
📌 怎麼使用?
每次帶寶寶打疫苗、健康檢查都要帶著
醫師會依照手冊記錄成長狀況與建議
保留好,未來進入幼兒園、國小常需要查驗疫苗紀錄
❤️ 小提醒:
如果不小心遺失寶寶手冊,可以攜帶戶口名簿或寶寶健保卡,到衛生所或原施打疫苗的醫療院所補辦
書內的健康宣導資訊對於新手爸媽非常實用,記得多翻翻喔!
寶寶手冊公費疫苗自費疫苗建議施打時間
🍼 新生期(出生~1個月)
✅ B型肝炎疫苗(第1劑)
✅ 卡介苗(BCG,出生後24小時~5個月內接種)
👶 2個月
✅ 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第1劑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需自費,但部分縣市補助)
👶 4個月
✅ 五合一疫苗 第2劑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第2劑,自費)
👶 6個月
✅ 五合一疫苗 第3劑
✅ B型肝炎疫苗 第2劑(滿6個月以上接種)
✅ 日本腦炎疫苗(第1劑)
✅ 流感疫苗(每年10月開打,滿6個月即可接種)
👶 12個月
✅ 日本腦炎疫苗 第2劑(間隔1週以上)
✅ 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
✅ 水痘疫苗
✅ 肺炎鏈球菌第3劑或加強劑(依品牌而異)
👧 15個月
✅ 五合一疫苗加強劑(第4劑)
✅ B型嗜血桿菌疫苗加強劑(如未與五合一合併)
👦 5歲~入小學前
✅ 日本腦炎疫苗加強劑
✅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加強劑(dTap疫苗)
✅ MMR第2劑
📌 小提醒:
每次打完疫苗,記得讓醫師或護理人員在寶寶手冊上記錄
某些疫苗如輪狀、肺炎鏈球菌的不同廠牌有不同劑數安排,需依醫師指示施打
實際時間變動會因寶寶施打的早晚跟醫院規定有所變動
若寶寶因身體狀況無法按時施打,也能補打,請與醫療院所確認時間喔
你
回覆貼文現在加入會員即可回覆此篇文章喲~
免費註冊 或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