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與艾草在避邪淨身中的應用各有特色,但都被視為傳統的驅邪植物。芙蓉(又稱蘄艾)常用於參加喪葬儀式或陰氣重的場所,習俗是摘一朵芙蓉帶身上,離開後丟棄,象徵驅凶避邪並帶來好運。而艾草則是端午節常見的避邪植物,除了懸掛外,也常用薰艾淨化空間、加入沐浴水中淨身,甚至用於嬰兒收驚浴,具有淨化和療癒的雙重功效。

具體比較如下:

  1. 植物身份與象徵

    • 芙蓉學名為蘄艾,與「祈艾」同音,象徵祈求平安與避邪,且有「夫榮」的諧音,寓意家庭興旺。
    • 艾草(Artemisia argyi)被視為純陽之草,不帶陰氣,象徵陽氣與淨化,廣泛用於民俗與中醫。
  2. 使用方式

    • 芙蓉多用於攜帶於身上,尤其是進入陰氣重的場所前,離開後丟棄以避免陰氣纏身。
    • 艾草則多用於懸掛、薰燻、沐浴淨身,甚至製成手工皂,方便日常使用。
  3. 功效與應用範圍

    • 芙蓉主要強調避邪、驅凶,並有治病灸疾的傳統醫療背景。
    • 艾草除了避邪,還有止咳化痰、止血安胎、活絡經絡等中醫療效,應用更廣泛。
  4. 文化與節慶關聯

    • 芙蓉多與喪葬、陰氣重的場合相關。
    • 艾草則與端午節密切相關,是節慶避邪的重要植物。

所以,芙蓉偏重於特定場合的避邪攜帶,象徵意義強烈;艾草則在日常生活與節慶中廣泛用於淨身與驅邪,且兼具中醫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