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後經濟支持與家庭角色期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性別角色分工與支持形式上,傳統觀念中男性被期待為家庭的經濟主要提供者與決策者,女性則多承擔家務、育兒及情感支持的角色。

具體來說:

  • 經濟支持:男性通常被視為「男主外」的角色,負責家庭經濟收入與重大決策,這種期待使男性在經濟與決策支持上提供量大於接受量。

  • 家庭角色期待:女性則被期待「女主內」,負責家務、育兒與情感支持,妻子在這些方面的支持提供量通常大於接受量。這種分工在傳統性別角色規範下較為明顯,女性若經濟較弱勢,往往依附於男性,強化了這種角色分配。

  • 現代變化與挑戰:隨著社會變遷,夫妻雙方多數皆可就業,且有不同的婚姻家庭觀,婚姻品質與夫妻互動會因角色期待與支持程度而異。例如,有些夫妻傾向「重責護家型」或「夫務責重財型」,這兩種角色分工模式下的婚姻互動與品質較佳;而「重視個人型」夫妻則可能面臨較多挑戰。

  • 育兒階段的角色分工:在迎接新生命的階段,女性因孕期及育兒負擔較重,若男性能適當協助家務與育兒,能提升女性的幸福感與家庭支持感。然而,男性因工作型態與經濟責任不同,對家庭工作的參與度可能有限,這也是現代家庭中角色期待與實際分工的矛盾點。

所以,結婚後的經濟支持與家庭角色期待仍深受傳統性別角色影響,但現代社會的多元工作與生活型態使夫妻間的角色分工與支持互動更為複雜,夫妻間的溝通與互助成為調適這些差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