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燒後出疹的鑑別診斷主要涵蓋多種可能的疾病類型,包括感染性疾病、過敏免疫疾病及血液腫瘤疾病等。以下是常見的鑑別診斷與醫療建議:
常見鑑別診斷
-
感染性疾病
- 腸病毒感染:常見於兒童,表現為手足口病,伴隨發燒及手腳口腔出疹,可能有喉嚨痛、全身倦怠等症狀。
- 嬰兒玫瑰疹(玫瑰疹):通常是3天高燒後退燒,隨即在軀幹出現紅疹,病童精神狀況良好,食慾不差,紅疹多為淡紅色,持續約1週後自然消退。
- 猩紅熱:皮疹細小呈紅色,觸感粗糙,按壓會變白,通常在發燒翌日出現,持續3至4天後消退並伴隨脫皮,脫皮多見於手掌及足部。
- 水痘:初期發燒,隨後出現水泡狀皮疹,具有傳染性。
-
過敏及免疫疾病
- 某些免疫系統疾病也可能表現為發燒合併出疹,需要醫師根據病史及身體檢查判斷。
-
血液腫瘤疾病
- 雖較少見,但部分血液腫瘤也可能出現發燒及皮疹,需進一步檢查確診。
醫療建議
- 詳細病史詢問與身體檢查:醫師會根據發燒時間、皮疹特徵(如形態、分布、持續時間)、伴隨症狀(如喉嚨痛、倦怠、脫皮)等進行初步判斷。
- 觀察與必要檢驗:部分病例需進一步血液檢查、病毒培養或其他專科檢查以確定診斷。
- 對症治療:多數病毒感染性皮疹無需特別治療,重點在於控制發燒及保持水分;若有細菌感染則需抗生素治療。
- 警覺嚴重症狀:如持續高燒不退、皮疹快速擴散、呼吸困難、意識改變等,應立即就醫。
- 避免自行用藥:尤其是抗生素及類固醇,應由醫師指示使用。
所以,兒童發燒後出疹的鑑別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及必要檢查,常見原因多為病毒感染,醫療重點在於正確診斷及適當支持治療,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