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過程中常見的迷思與科學解答如下:

  • 性行為後倒立或抬腳能增加受孕機率?
    這是最經典的都市傳說。醫師指出,對於精蟲活動力正常的夫妻,性行為後抬腳或倒立並不會增加受孕機率。不過,對於部分較難受孕的夫妻,尤其男性精液較黏稠者,抬腳或墊枕頭讓臀部稍微抬高,避免精液過早外漏,可能有助於精子游向卵子。

  • 排卵針施打時間不固定會失效?
    排卵針的施打時間不會影響濾泡生長或藥效,建議選擇心情放鬆且時間充裕時施打,避免漏打或藥物保存不當影響療效。但破卵針等特殊針劑需嚴格依醫師指示時間施打,確保準確誘導排卵。

  • 月經規律代表容易懷孕?
    月經規律通常表示排卵功能正常,有助推算排卵期,但不代表一定容易懷孕。成功受孕還需子宮內膜健康、輸卵管通暢、精子活力及卵子品質等多種條件配合。

  • 年輕一定生得出來?
    女性25至35歲、男性40歲前為黃金生育期,但即使年輕,若一年內無避孕且規律性生活仍未懷孕,應及早就醫檢查。

  • 懷第一胎順利,第二胎就輕鬆?
    不一定。即使第一胎順利,第二胎可能面臨「繼發性不孕」,受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受孕機率可能下降。

  • 試管嬰兒是生育最後選擇?
    試管嬰兒並非最後手段,而是針對特定生育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如輸卵管阻塞等。隨著年齡增長,精子與卵子品質下降,及早評估並採取適當方案很重要。

  • 只有在排卵期行房才會懷孕?
    雖然排卵期行房受孕機率最高,但排卵日前5天內行房也有機會受孕,因為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可存活約5天。

  • 行房後需保持特殊姿勢(如平躺15分鐘)?
    研究顯示,行房後是否平躺15分鐘,懷孕機率無顯著差異,無需刻意保持特殊姿勢。

以上解答均來自專業醫師及研究,備孕夫妻應以科學知識為依據,避免迷信錯誤觀念,並在必要時尋求生殖專家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