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與遺傳、病毒及環境毒物之間存在複雜的關聯,以下分項說明:

遺傳因素

  • 顯性遺傳型失智症:極少數(小於1%)的阿茲海默症屬於自體顯性遺傳,主要由presenilin-1、presenilin-2及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突變引起。這類患者通常有明顯家族史,發病年齡較早(多在60歲前),且帶有突變基因者幾乎一定會發病。
  • 風險基因與多基因影響:多數失智症屬於散發型,雖無單一致病基因,但已發現約75個風險基因位點與阿茲海默症相關。其中,APOE4基因是最著名的風險基因,帶有兩個APOE4基因者罹病風險大幅提升。
  • 家族傾向:雙胞胎研究顯示失智症有明顯遺傳傾向,父母或手足有失智症者,自身罹病機率較高,但並非絕對。

病毒與感染

  • 感染與失智症:部分失智症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有關,如病毒、細菌或真菌感染,這些感染可能導致腦部發炎或損傷,進而增加失智風險。
  • 自體免疫與發炎:自體免疫功能異常也可能影響腦部健康,間接與失智症相關。

環境毒物

  • 環境毒素的影響: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重金屬、殺蟲劑、塑化劑等環境毒物,會導致大腦慢性發炎、破壞腦細胞粒線體,甚至造成細胞死亡,增加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風險。
  • 常見毒物來源:二手菸、有機磷農藥、塑化劑等是常見的環境毒物來源。長期接觸這些物質,不僅影響成人,也可能對兒童神經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 預防措施:減少接觸環境毒物、提升肝臟解毒能力、維持健康生活型態,有助於降低失智風險。

綜合預防建議

  • 健康生活型態:高教育程度、多動腦、多運動、足夠社交、地中海型飲食、控制血管疾病、壓力管理與充足睡眠,皆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 避免環境毒物:減少接觸重金屬、殺蟲劑、塑化劑等有害物質,並注意室內外空氣品質。

總結:失智症與遺傳、病毒及環境毒物均有關聯,其中遺傳因素以顯性遺傳基因與風險基因為主,病毒與感染可能透過發炎機制影響腦部,而環境毒物則會直接或間接損害神經細胞。維持健康生活型態與減少環境毒物暴露,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