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的可預防與可治療原因,可從「可預防因素」與「可治療(延緩)因素」兩大面向說明:
可預防原因
-
健康生活型態
- 多運動:規律運動(如走路、爬山、游泳)可降低失智症風險,每週運動2次以上,相對風險可下降近6成。
- 多動腦:多思考、閱讀、玩益智遊戲、學習新事物,能促進大腦認知功能。
- 地中海型飲食:多攝取蔬果、魚類、堅果,使用未飽和油脂,減少紅肉攝取,有助於預防失智。
- 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過重或過瘦,BMI建議維持在18.5~24之間。
- 多社會互動:與他人互動、參與社交活動,有助於維持大腦健康。
-
控制危險因子
- 三高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三高)是失智症重要危險因子,控制這些慢性病可降低風險。
- 戒菸:抽菸會增加失智症風險,戒菸有助於預防。
- 避免憂鬱與壓力:憂鬱、壓力與失智症有關,維持心理健康很重要。
- 避免腦傷:預防頭部外傷,減少腦傷風險。
- 良好睡眠:充足且品質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大腦健康。
-
其他預防措施
- 提高教育程度:教育程度高者,失智症風險較低。
- 補充維生素B、C:避免同半胱胺酸過高,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也有助於預防。
可治療(延緩)原因
-
藥物與非藥物治療
- 藥物治療:目前雖無根治失智症的藥物,但部分藥物可延緩症狀惡化,改善認知功能。
- 非藥物治療:認知訓練、音樂治療、懷舊治療、運動治療等,可延緩認知功能退化,提升生活品質。
- 心理支持:對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支持,有助於減輕壓力,延緩疾病進展。
-
生活型態調整
- 持續健康生活型態:即使已確診失智症,維持運動、健康飲食、動腦、社交互動,仍有助於延緩惡化。
小結
失智症雖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健康生活型態、控制危險因子、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可有效預防及延緩疾病進展。研究顯示,做到上述預防措施,可降低4成罹患失智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