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對失智症病因的最新研究
1. 阿茲海默症的致病機制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佔所有失智症病例的五至六成。最新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的致病機制與類澱粉蛋白(Amyloid)和tau蛋白的累積有關,這些蛋白質會導致神經細胞死亡,並形成老年斑塊,進一步引起發炎和腦組織破壞。
2. 感染假說
近期研究支持「感染假說」,認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可能觸發失智症的發病機制。這些感染可能通過增加發炎反應來促進疾病的進展。
3. 生活型態改變與預防
舒壓、運動和飲食控制等生活型態改變被認為可以延緩或預防失智症的發生。這些方法提供了抗老化和預防失智的科學基礎。
4. 新診斷技術與治療進展
美國FDA通過的p-Tau 217血液診斷試劑為早期阿茲海默症的診斷提供了新的工具。此外,台灣衛福部已通過兩款抗體藥物用於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治療。
5. 典範轉移:細胞自噬溶解功能喪失
紐約大學Ralph Nixon教授提出的理論指出,細胞自噬溶解功能的喪失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一個重要致病機制,這為未來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